青海三江源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的招商引资新标杆

所属地区:青海-玉树州-杂多县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0日
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青海省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核心载体,通过创新生态保护机制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出生态优先的招商引资新模式。近年来,青海依托"中华水塔"的生态优势,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共进,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高原样板。
一、生态战略引领发展转型
青海将生态保护作为全省发展的首要任务,划定生态红线面积占全省90%以上。2016年启动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创了"大部门制"改革先河,整合原有4个自然保护区,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这种"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模式,吸引了众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企业入驻。
二、重点工程筑牢生态屏障
总投资超160亿元的三江源二期工程实施后,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年均增幅达6%,藏羚羊种群数量恢复至7万多只。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使湖泊面积扩大至4432平方公里,创15年新高。祁连山生态保护工程完成投资79亿元,植被覆盖率提升11%。这些工程既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绿色产业奠定了资源基础。
三、制度创新释放生态红利
青海在全国首创"生态管护员"制度,1.3万牧民转为生态守护者。建立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将生态考核指标增至10项,对39个县实行差异化考核。这种制度创新保障了招商引资项目的生态合规性,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千万千瓦,年减排二氧化碳超300万吨。
四、绿色产业培育经济新动能
西宁市建成西北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38%。格尔木建成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90%。生态畜牧业、高原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2%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全民参与构建保护体系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青海建立起覆盖全省的生态保护网络。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鹤数量从22只增至267只,雪豹等珍稀动物重现三江源。这种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体系,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青海的实践表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通过制度创新、工程实施和产业转型,青海正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青海将继续深化生态领域改革,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发展动能。

青海玉树州杂多县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青海玉树州杂多县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