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北区:山水生态与产城融合绘就宜居新画卷
产城融合
所属地区:青海-西宁-城中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2日
在高原古城西宁的北部,城北区正以招商引资为引擎,推动现代都市文明与田园文化深度交融。通过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教育科研资源整合及生态宜居环境打造,这片区域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区向山水生态新城的跨越式转型,成为西宁市扩容提质的典范。
一、规划引领构建发展新格局
城北区立足"一轴两核三带六区"空间布局,统筹北川河综合治理与门源路片区开发,形成产城融合示范带。教育园区和生物科技产业园的双轮驱动,为区域注入创新活力,带动商业、文化等配套功能升级。
二、棚改攻坚刷新城市面貌
2014年启动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累计完成11787套安置房建设,总量占西宁市近三成。原矿山机械厂、青海联运公司等17个破产企业家属院完成改造,5211户居民告别危旧住房。门源路片区108万平方米拆迁工程,创下西宁单体项目规模纪录。
三、基建升级畅通城市脉络
投资3148万元新建北川河滨河西路等7条道路,打通雷家巷等5处断头路,农村道路硬化23.95公里。实施天峻桥无障碍设施改造,建成小桥铁路桥下健身广场,485万元专项经费保障市政设施及时维护。
四、生态治理重塑水系景观
北川河核心段综合治理工程形成8公里生态廊道,配套建设滨河休闲步道系统。280万平方米拆迁工地实施扬尘网全覆盖,19万米实体围挡有效降低PM2.5浓度,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12%。
五、智慧服务创新社区治理
23个社区物业服务站实现标准化运营,144个老旧小区完成智慧化改造。建立"三级审核、两级公示"住房保障机制,782户家庭领取租赁补贴,150套公租房完成智能化分配。
六、产城融合培育增长极
生物产业园引进32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突破60亿元。大学城集聚5所高等院校,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
如今的城北区,北山生态屏障与北川河碧水交相辉映,科技创新载体与历史文脉有机共生。这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实践,正在为高原城市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一、规划引领构建发展新格局
城北区立足"一轴两核三带六区"空间布局,统筹北川河综合治理与门源路片区开发,形成产城融合示范带。教育园区和生物科技产业园的双轮驱动,为区域注入创新活力,带动商业、文化等配套功能升级。
二、棚改攻坚刷新城市面貌
2014年启动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累计完成11787套安置房建设,总量占西宁市近三成。原矿山机械厂、青海联运公司等17个破产企业家属院完成改造,5211户居民告别危旧住房。门源路片区108万平方米拆迁工程,创下西宁单体项目规模纪录。
三、基建升级畅通城市脉络
投资3148万元新建北川河滨河西路等7条道路,打通雷家巷等5处断头路,农村道路硬化23.95公里。实施天峻桥无障碍设施改造,建成小桥铁路桥下健身广场,485万元专项经费保障市政设施及时维护。
四、生态治理重塑水系景观
北川河核心段综合治理工程形成8公里生态廊道,配套建设滨河休闲步道系统。280万平方米拆迁工地实施扬尘网全覆盖,19万米实体围挡有效降低PM2.5浓度,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12%。
五、智慧服务创新社区治理
23个社区物业服务站实现标准化运营,144个老旧小区完成智慧化改造。建立"三级审核、两级公示"住房保障机制,782户家庭领取租赁补贴,150套公租房完成智能化分配。
六、产城融合培育增长极
生物产业园引进32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突破60亿元。大学城集聚5所高等院校,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
如今的城北区,北山生态屏障与北川河碧水交相辉映,科技创新载体与历史文脉有机共生。这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实践,正在为高原城市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青海西宁城中区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西宁城中区擘画绿色发展新蓝图:产城融合激发经济活力
2025-08-18
【城中区招商】南川工业园区跻身国家级绿色园区 锂电产业集群引领绿色发展新标杆
2025-07-25
青海西宁城中区产业园区
-
南川工业园区
青海-西宁-城中区
青海西宁城中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青海西宁城中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