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区以"三乡工程"引领乡村振兴新实践
农业
所属地区:青海-西宁-湟中县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湟中区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精准招商引资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过去五年累计引进企业94家,实现文旅综合收入150亿元,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奠定基础。当前,湟中区正围绕七个"坚定不移"战略部署,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抓手,湟中区建成高原美丽乡村218个,改造农村厕所2万余座。通过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达11.96万亩,占西宁市总产量的40%。鲁沙尔镇等5个美丽城镇完成升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提升至35%。
二、生态屏障功能持续强化
作为西宁南部生态安全屏障,湟中区完成造林64.5万亩,连续两年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位列第一。投资建设湟水河多巴段生态公园等项目,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创新推行林权抵押改革,使12万亩林地转化为农户"绿色银行"。
三、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构建"两极三园四带"产业格局,湟中区建成青藏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区,培育藏式手工艺品等传统产业。河湟文化产业园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亿元。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加速落地,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
四、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撤县设区后建成区面积扩大2.9平方公里,完成5414套棚户区改造。多巴新城建设城市副中心,建成"内网外环"交通体系,公路总里程达2500公里。投资59亿元实施219项民生工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7.6%和8.9%。
五、社会治理创新纵深推进
完成3762项权责清单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超95%。建立三级疾病防控体系,每千人医疗床位增至5.1张。新建17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800个,职教中心入选省级示范项目。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当前,湟中区正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规划建设大数据中心推动智慧治理。通过建立劳动者终身培训体系,力争未来五年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500名,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抓手,湟中区建成高原美丽乡村218个,改造农村厕所2万余座。通过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达11.96万亩,占西宁市总产量的40%。鲁沙尔镇等5个美丽城镇完成升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提升至35%。
二、生态屏障功能持续强化
作为西宁南部生态安全屏障,湟中区完成造林64.5万亩,连续两年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位列第一。投资建设湟水河多巴段生态公园等项目,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创新推行林权抵押改革,使12万亩林地转化为农户"绿色银行"。
三、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构建"两极三园四带"产业格局,湟中区建成青藏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区,培育藏式手工艺品等传统产业。河湟文化产业园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亿元。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加速落地,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
四、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撤县设区后建成区面积扩大2.9平方公里,完成5414套棚户区改造。多巴新城建设城市副中心,建成"内网外环"交通体系,公路总里程达2500公里。投资59亿元实施219项民生工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7.6%和8.9%。
五、社会治理创新纵深推进
完成3762项权责清单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超95%。建立三级疾病防控体系,每千人医疗床位增至5.1张。新建17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800个,职教中心入选省级示范项目。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当前,湟中区正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规划建设大数据中心推动智慧治理。通过建立劳动者终身培训体系,力争未来五年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500名,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青海西宁湟中县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青海西宁湟中县产业园区
-
西宁甘河工业园
青海-西宁-湟中县
青海西宁湟中县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青海西宁湟中县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