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生态旅游廊道激活全域招商新动能
一、招商引资驱动下的全域旅游升级 青海省依托"三廊道三板块"战略布局,正以生态旅游廊道建设为抓手,推动全域旅游资源整合。通过黄河、青海湖、祁连山三条景观廊道的串联,形成覆盖15个县区的旅游经济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自驾车营地、智慧景区等配套建设。2023年数据显示,廊道沿线新增旅游项目投资占比达全省文旅投资的62%,成为招商引资的核心载体。 二、交通网络重构旅游空间格局 格敦铁路、祁连机场等基建项目突破地理阻隔,实现西宁至茶卡盐湖2小时直达。G315公路智慧旅游带配备23处新能源补给站,解决沿线450公里"充电焦虑"。交通部门规划中的门源至祁连旅游铁路,将进一步打通北线景观廊道"最后一公里"。 三、差异化产品体系培育消费热点 柴达木板块聚焦星空露营与盐湖研学,年保玉则区块开发冰川徒步特许经营。青海湖引入"蓝嘟嘟"IP开发文创衍生品,带动周边6个乡镇参与特色民宿集群建设。2023年环湖自行车赛期间,沿线餐饮零售额同比增长37%,验证了体旅融合的溢出效应。 四、数字赋能提升服务能级 西宁建成西北首个旅游大数据中心,实时监测三廊道120个重点景区客流。茶卡盐湖景区实现"无人值守"智能验票,游客平均入园时间缩短至90秒。祁连县启用无人机应急救援系统,保障高海拔区域旅游安全。 五、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机制 三江源板块严格实行每日3000人限流,门票收入20%反哺生态修复。黄河廊道推广电动观光船,减少水体污染。文旅部门联合环保机构建立"绿色景区"认证体系,已有28家景区通过首批评估。 六、区域协作释放发展潜力 青藏旅游一体化推动西宁与拉萨共建跨省自驾环线,联合发行"唐蕃古道"通票。甘肃临夏至青海循化的跨省旅游公路通车后,两地游客互送量增长4倍,形成黄河上游黄金旅游圈。
2025-09-01
-
【大通县招商】大通县“三有一能”电商模式成型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2023年基本形成“三有一能”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实现农户线上购销双向畅通,有效破解农村物流瓶颈,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一)构建三级服务体系,夯实电商发展基础。大通县立足农村电商发展需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建成集运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电商服务体系。县域层面,打造“供销e家”电商运营中心和分拣包装物流配送中心,配套建设“最后一公里”配送中转仓库及农产品分拣包装车间,完善马铃薯储藏、冷藏保鲜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能力。乡镇和村级层面,布局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形成覆盖广泛的基层服务网络,为农户提供电商咨询、产品展示、物流代办等基础服务。同时,建设O2O实体体验馆,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展示,让农村群众直观感受电商便利。 (二)畅通双向流通渠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通县聚焦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通道”建设,通过政企合作拓展销售路径。在工业品下乡方面,依托苏宁电器、康师傅青海总代理等企业资源,搭建工业品下沉网络,丰富农村生产生活资料供给。在农产品进城方面,与专业合作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包装,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此外,联合当地农商银行、电力公司等机构,在服务站开展网上代办业务,涵盖缴费、金融等便民服务,提升农村电商服务综合效能。 (三)完善配套支撑体系,提升电商服务效能。为保障电商模式高效运转,大通县加强物流配送能力建设,配置专业配送车辆和冷藏运输设备,优化配送路线,提高农产品运输时效和质量。通过搭建全流程电商平台,整合信息发布、在线交易、物流跟踪等功能,实现产销信息精准对接。同时,开展电商技能培训,提升农户和合作社电商应用能力,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形成“平台+合作社+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推动电商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助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三有一能”电商模式的形成,有效解决了农村市场流通不畅问题,降低了农产品销售成本,提高了农户收入水平。通过电商平台,大通县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带动种植、养殖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电商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和就业保障,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2025-07-1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