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司法体制改革"四度"实践:破冰前行的法治新样本
青海省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将招商引资与法治环境优化相结合,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源整合,构建起具有高原特色的司法服务体系。三年来,全省以员额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司法责任制、职业保障等关键领域系统性变革,为欠发达地区法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一、改革高度:制度创新引领全国示范 作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青海省率先建立法官检察官遴选与惩戒双委员会机制,严格实行39%员额比例控制,创新采用"比例制为主、定额制为辅"的员额分配模式。特别在领导干部入额管理方面,首创"办案质效考核前置"制度,要求入额院领导承办案件量达人均20%-40%,该做法获中央政法委专项肯定。通过跨领域选任人才,从律师和法学学者中公开选拔司法人才,拓宽了法律职业共同体交流渠道。 二、改革深度:责任机制重塑司法生态 全省法院检察院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出台42项配套规章,使法官检察官独立裁判案件比例提升至98.3%。同步推进内设机构"大部制"改革,市州级司法机关精简机构31.7%,办案力量增幅达46.3%。针对牧区地域特点,在黄南、玉树等自治州设立流动司法服务机构,破解偏远地区法律服务覆盖难题。 三、改革温度:保障体系激发队伍活力 建立区别于普通公务员的单独职务序列,完成全省司法人员职级套改。省级财政优先保障改革资金,实现三级法院检察院工资统发全覆盖,创新构建"办案难度+质量+数量"三维绩效考核体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果洛、海北等地区,实行高原津贴动态调整机制,切实强化基层司法人员职业吸引力。 四、改革速度:协同机制突破体制壁垒 全省113个司法机关完成人财物省级统管,财政保障标准统一提高至1.6万元/人年。海西州设立西部矿区专门司法机构,适应资源开发型地区法治需求。立案登记制改革使当场立案率达96%,刑事诉讼涉案财物跨部门管理平台等12项配套改革同步落地。 当前,青海省正着力完善司法大数据分析系统,在西宁市开展智慧法院建设试点,通过科技赋能巩固改革成果。这场始于三年前的司法体制改革,正以制度创新的"高度"、责任落实的"深度"、职业保障的"温度"和机制优化的"速度",持续释放法治红利,为高原地区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
2025-08-18
-
【泽库县招商】税惠春风助泽库羊特色产业腾飞
青海省泽库县税务局在2021年通过税惠春风行动,积极助力“泽库羊”特色产业发展,有效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促进龙头企业升级技术并带动乡村振兴,实现了产业与政策的深度融合。 一、泽库羊被正式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成为青海省第6个羊地方品种,且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遴选为十大优异资源之一,显著提升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区域品牌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国家政策支持地方优良种质资源保护,通过国家级名录认证,加强农业遗传多样性建设,为企业发展奠定了科技基础。 二、西北弘有机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泽库县主要从事牦牛藏羊屠宰、精深加工、销售及养殖业务,为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提供优质肉产品。该公司依托“泽库羊”特色资源,深耕有机生态畜牧市场,产品深受消费者信赖,体现了企业主体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 三、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税务局组建“便民办税服务小分队”,主动上门提供个性化辅导,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强化增值税发票抵扣等涉税流程。税务工作人员通过台账跟进机制,精准宣传减税降费政策,简化办税手续,为企业日常运营解忧纾困,优化营商环境。 四、在2021年,泽库县税务局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企业享受到增值税减免,利用减免资金采购新设备,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政策红利激发了创新活力,公司拓展“泽库羊”销售渠道,辐射带动泽库县生态畜牧业健康扩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五、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牧户”模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和分红机制,让牧民共享发展成果。这一模式强化了产业链协同,提升了牧民收入,助力泽库县巩固脱贫成果,符合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 六、下一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税务局将聚焦纳税人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开展多样税收宣传,优化服务流程,多维度落实优惠措施,促进泽库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25-07-0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