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宁多措并举落实全委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西宁市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以招商引资为抓手,聚焦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统筹推进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工作,各区县因地制宜推出系列创新举措,为打造青藏高原现代化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 一、湟中县突出质量效益导向 围绕景区、新区、工业园区协同发展,实施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在农业领域重点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工业领域推动产业链延伸,文旅产业强化塔尔寺等核心景区带动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全年计划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8个,总投资超百亿元。 二、湟源县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实施湟水河上游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000亩。推动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建成3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文旅融合方面启动丹噶尔古城提升改造,配套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 三、城东区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实施"东优"战略布局,重点发展现代商贸、会展经济等业态。推进火车站综合改造等12个重点项目,新建2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创新"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市场主体总量突破5万户。 四、大通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依托北川工业园区,实施铝镁合金等10个技改项目,工业投资增长15%。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项目8个。完成12个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500户,城乡公交一体化覆盖率提升至85%。 五、城中区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新载体。完成7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推行"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模式,行政审批时限压缩60%,市场主体满意度达96%。 六、城西区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 加快建设金融集聚区,引进区域性总部企业5家。实施商业综合体升级工程,培育夜间经济示范街区3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成25个智慧社区改造,政务服务"掌上办"事项突破200项。 七、城北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北川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建成10公里生态景观廊道。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建成2个绿色制造示范项目。推进"城市双修"工程,改造背街小巷15条,新增绿地面积8万平方米。 西宁市通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推动全委会精神转化为具体实践,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各区县立足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为全面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坚实支撑。
2025-08-28
-
青海省政协创新协商机制助力高质量发展与招商引资
青海省政协近年来立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轮驱动,通过创新协商民主形式,在招商引资、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搭建多层次协商平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力量。通过专题协商、界别协商等机制,既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实施,又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等实际问题,实现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一、构建精准选题机制服务发展大局 青海省政协建立“党政点题、委员荐题、群众出题”的选题机制,围绕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清洁能源发展等战略方向,2023年确定12项重点协商议题。其中《关于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建议》等3项提案被列为省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参考,推动相关产业政策完善。在生态领域连续5年开展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跟踪调研,相关建议被纳入省级财政专项。 二、打造双月协商品牌提升议政密度 创新设立双月协商座谈会制度,每两月聚焦一个主题开展跨界协商。2023年围绕“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召开专题协商会,促成7项技术合作意向;针对招商引资中的营商环境问题,组织企业代表与14个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推动“一网通办”服务升级。全年累计开展协商活动28次,参与委员人次同比增长40%。 三、深化提案办理闭环增强协商实效 建立“调研-协商-督办-反馈”全链条工作机制,重点提案由省级领导领办督办。2023年《关于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提案》办理过程中,主办单位赴6个州市开展现场协商,推动文旅项目投资落地23亿元。全年提案办复率100%,建议采纳率达82%,创历史新高。 四、拓展数字协商平台促进广泛参与 开发“智慧政协”云平台,设置招商引资项目库等特色板块,累计收集企业诉求136条。通过远程协商系统组织州县政协联动议事,2023年就“乡村振兴产业培育”开展跨区域协商,促成8个农牧区特色产业项目合作。 青海省政协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协商实践,既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专业参考,也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营造了良好环境,彰显了新时代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2025-08-21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