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招商】以工匠精神赋能青绣产业 打造青海文化新名片

所属地区:青海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31日
青海省将“青绣”作为推动传统手工艺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搭建服务平台、培育品牌效应等措施,助力农牧区妇女就业增收。近期,相关领导深入西宁市、湟中区、互助土族自治县调研,强调要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技艺水平,推动“青绣”走向更广阔市场。此举旨在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融合,将“青绣”打造为青海民族文化产业的亮丽名片。
一、政策引领与产业定位
青海省将“青绣”纳入特色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项目,明确其作为农牧区妇女居家就业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政策层面提出“文化挖掘、品牌创建、市场拓展”三位一体发展路径,重点支持“青绣—江源巧姑”工作坊建设,培育手工带头人,强化工匠精神。调研中强调,需通过艺术设计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产业化奠定基础。
二、技能培训与人才培育
为破解“青绣”产业化的人才瓶颈,青海省妇联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技能培训,覆盖西宁市、海东市等核心产区。培训内容涵盖传统针法创新、现代设计理念、电商营销等,旨在培养兼具技艺与市场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评选“青绣工匠”和设立传承人工作室,激励从业者提升技艺水平,形成“传帮带”机制,确保技艺传承与创新同步推进。
三、平台搭建与市场拓展
青海省通过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平台,推动“青绣”产品市场化。线上依托电商平台开设专区,线下组织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展会,扩大品牌曝光。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地试点“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零散生产资源,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输出。调研指出,需进一步对接高端市场需求,开发文创、服饰等衍生品,延伸产业链条。
四、文化赋能与品牌升级
“青绣”的产业化离不开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青海省鼓励将土族、藏族等民族符号融入设计,提升产品独特性。同时,通过纪录片、非遗展览等形式强化宣传,打造“青绣”文化IP。品牌建设方面,推动地理标志认证和商标保护,防止同质化竞争,确保“青绣”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五、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青绣”产业的社会效益显著,已成为青海农牧区妇女增收的重要途径。未来,青海省计划将“青绣”与乡村旅游、非遗体验等业态结合,形成“文化+产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推动“青绣”从传统手工艺向现代化产业转型,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青海产业园区

青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青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