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宁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赋能区域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西宁市正通过构建"内成网格外成环"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作为青藏高原重要枢纽,西宁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多式联运,不仅为招商引资创造优质硬件环境,更通过完善区域互联互通助力青海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一、高铁网络重塑西北时空格局 兰新高铁开通标志着青海迈入高铁时代,西宁至兰州1.5小时通勤圈的形成,强化了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这条横跨甘青新三省区的高铁动脉,使西宁成为连接中西亚的关键节点。未来随着格敦铁路等线路建成,西宁将形成贯通东西、串联南北的铁路网。 二、航空枢纽打开国际交往窗口 西宁曹家堡机场国际航线突破零的纪录,曼谷、首尔等直航航线搭建起对外合作空中走廊。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万人次,航线网络覆盖国内所有省会城市(除兰州),为高原城市对外开放提供重要支撑。 三、高速公路网完善区域辐射功能 南绕城高速建成使西宁实现绕城高速闭环,61公里的环线与京藏高速共同构成城市交通骨架。国道569等项目的推进,进一步加密了连接甘肃、内蒙古等周边省区的快速通道,米字型公路网持续升级。 四、智能公交系统提升出行品质 规划建设的四条BRT快速公交走廊将形成"两纵两横"骨干网络,108公里公交专用道和智能调度系统显著提升运力。城乡公交一体化方案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定制公交、旅游专线等特色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 五、多式联运枢纽优化空间布局 西宁站"高架候车、地下进出"的立体设计实现零换乘,规划中的轻轨系统将衔接机场与城区。四个综合客运枢纽建成后,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将实现高效衔接。 当前,西宁正从单一交通节点向综合立体枢纽转型,通过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为打造青藏高原现代化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2025-09-01
-
青海省财政审计聚焦三区建设与民生保障
近年来,青海省通过强化审计监督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在服务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重点围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领域开展专项审计,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审计结果显示,全省预算执行总体规范,但在资金统筹、项目监管等方面仍需完善。 一、财政收支实现平衡发展 2014年青海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0亿元,同比增长6.1%,总财力达611.98亿元。通过统筹中央补助、债券资金等,保障了东部城市群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等455亿元重点项目投入,并设立特色产业基金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民生领域投入占比达75.6%,其中116亿元用于三江源生态补偿等工程。 二、审计揭示四大管理短板 1. 预算体系衔接不足:政府性基金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存在交叉重叠,西宁市等地区年初资金细化率未达标。 2. 专项资金使用问题:海东市民生项目配套资金滞留,黄南州环境整治等项目未按期开工,涉及资金超5000万元。 3. 执行纪律不严格:部分单位存在"三公"经费违规列支、坐收坐支现象,如海东市交警支队私设"小金库"。 4. 项目建设滞后:青海湖流域人工增雨等生态项目进度脱节,西宁市保障房建成后空置超一年。 三、整改成效与制度优化 针对审计发现问题,相关部门已推动建立长效机制。省财政厅出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将环境污染防治设备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海东市全面清理就业补贴违规发放问题,追回资金42.3万元。通过专项督查,医疗卫生、扶贫等领域整改完成率达85%。 四、审计建议强化治理效能 1. 构建"四本预算"协同机制,推行项目库滚动管理; 2. 严控专项资金审批流程,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3. 下放政府投资审批权限,规范招投标管理; 4. 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整治,重点核查基层单位财务合规性。 目前,青海省正以审计整改为契机,推动财政资金向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改善民生福祉等领域精准倾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025-08-31
-
【城北区招商】西宁城北:传承创新双驱动 中医药服务惠民生
近年来,西宁市城北区通过深化医改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以"中医强区"战略为引领,统筹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组建中医医联体、打造特色专科、建设国医堂等举措,实现城乡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并创新"医养结合"模式提升老年健康服务水平,同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中医服务新格局 西宁市城北区出台《城北区区域中医医疗联合体实施方案》,以省级中医院优质资源为支撑,联合区域内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组建中医医联体。通过技术帮扶、资源共享等机制,使三甲医院的中医诊疗技术下沉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显著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该模式有效缓解了城乡中医药资源配置不均问题,辖区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率同比提升明显。 二、特色专科建设培育核心竞争力 充分发挥糖尿病科、针灸科等省级重点专科的示范效应,实施"一院一品牌"发展战略。工具厂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机构建成标准化"国医堂",开展中药饮片、针灸推拿等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目前全区已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92%,形成"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 三、医养融合打造老年健康新模式 创新推出"中医药+养老"服务体系,在基层医疗机构嵌入老年健康管理模块。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养生指导等个性化服务,同步开展艾灸、拔罐等适宜技术上门服务。该模式已惠及数千名老年人,实现预防、治疗、康复全程中医药健康管理。 四、人才梯队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实施"名医工作室"培育计划,建立跟师学习、继续教育、外出进修三维培养体系。通过"名医带徒"机制培养基层中医骨干,累计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数百人次。建立中医药人员岗位练兵长效机制,定期组织经典理论考核与临床技能竞赛,促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西宁市城北区通过系统化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构建起覆盖城乡、惠及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中医药供给侧改革,重点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为健康青海建设贡献中医智慧。
2025-07-2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